荆叶优配
最近,朋友CC问了我一个问题:
你会因为新鲜感,而放弃已经在一起很久的人吗?
CC所在的部门来了一个新同事,对CC一见钟情。
在明知道她有男朋友的情况下,还对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。
新同事去过很多地方,有许多爱好,聊天时总能给CC带来意想不到的话题和视角。
对比之下,相处多年的男朋友就稍显无聊,话题永远局限在日常七零八碎的琐事上。
CC清楚地意识到,自己被新同事身上的那种“新鲜感”打动了。
但她不确定这算不算喜欢,以及这一点点心动,值不值得她去放弃一段经营已久的感情。
我发现,很多人在长期关系中,或多或少地会对其他人产生一瞬间的“新鲜感”波动。
甚至有些人,会因为厌倦平淡、渴望新鲜,而最终选择分手。
从心理学上来说,这种对新鲜感的无法抗拒,可能和“柯立芝效应”(Coolidge effect)有关。
这一效应最初来自动物实验:
研究人员发现,雄性动物在面对新的雌性伴侣时,会因为繁衍本能的需求,即便对原有的伴侣失去了兴趣,对其他雌性动物的性欲和交配行为仍会存在。
进一步的研究发现,人类也存在类似的“新鲜感偏好”——我们的大脑天生容易被新事物吸引,而对熟悉事物产生倦怠。
今天,壹心理想和你来聊聊:为什么我们会无法拒绝关系中的新鲜感?又该如何在新鲜感与亲密关系之间,做出清醒的选择?
为什么新鲜感那么容易让人“上头”?
关系中的新鲜感有很多具体且主观的来源。
可能是因为对方恰好长在了自己的审美点上;
可能是对方下意识的举动戳中了自己;
也可能是因为对方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……
总的来说,新鲜感作为一种心理上的需求,通常会给我们带来两种共同的感受,诱惑着我们不断追逐它。
1、多巴胺的魔力:愉悦感的即时奖励。
在暧昧或热恋期,我们总和对方有说不完的话,对对方的任何事情都好奇,甚至会因为对方的一句话而感到兴奋。
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,新鲜感带来的刺激会导致大脑分泌大量的多巴胺,这是一种与奖励和愉悦感相关的神经递质。
只要关系中还充满新鲜刺激,我们就会不断地被这种愉悦感驱动,渴望产生更多的互动。
但随着关系进入平稳期,彼此逐渐熟悉,大脑对固定刺激的敏感度会下降,多巴胺水平也随之回落。
天生追求快乐的大脑难以接受这种“奖励减少”,为了达到原本的快乐水准,大脑会驱动个体寻找下一个能提升多巴胺数值的活动,不断地重复那些能够激发新鲜感的事情。
比如,寻找能让自己再次心动的对象;再次进入暧昧或热恋期,重新体会多巴胺飙升的快感。
2.自我扩张:在关系中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心理学家Aron提出,我们对新鲜感的追逐,还可能源于一种“自我扩张”的心理动机。所谓自我扩张,指的是个体通过亲密关系中的互动和共享经验,不断拓宽自我边界,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过程。
每个人都有自我扩张的内在动机,我们会不自觉地将对方的观念、资源和认同融入到自我的概念中,尤其是和新的人相处,我们会更容易获取新颖的视角、经验与认知方式。
这些都会增强我们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,让自我变得更丰富、更有韧性。
举个例子。
在认识我学工科的男朋友之前,我看待问题的方式常常过于感性,容易因一些小事就陷入消极情绪,觉得未来无望。
而他受学科训练的影响,思维方式会更加理性,每当我自怨自艾的时候荆叶优配,他会说:“先别想那么多,我们来看看下次怎么做。”
接着他会严谨地和我分析我的优点,以及失败的原因,并提出改进的方法。
尽管一开始我不太愿意接受他直白的分析,但不知不觉中,我也开始模仿他的思考模式。
这种理性的思考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我的内耗和灾难化思维,让我能更坦然地接受失败,这无疑就是他带给我的“新资源”。
而他也受我的感性影响,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比以往也更加柔和,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、共情对方,也因此交到了更多的知心朋友。
感性的思考方式,也成了他从我这里吸收的“新资源”。
这些新资源的交流和整合,帮助我们构建起一个坚实的内在自我,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和人际压力。
过度追求新鲜感,会破坏你维系深度关系的能力
那么,是否意味着当一段关系中的新鲜感褪去,我们就应该离开眼前人,转而去寻找下一段能带来刺激的关系?
答案是:NO!
过度追求新鲜感,本质上可能是一种对“新鲜”本身的美化与幻想。
它容易使我们陷入一种自我强化的循环,反而破坏我们维系深度关系的能力,容易导致3个弊端。
1、频繁更换伴侣,可能导致感情脱敏。
学者Harasymchuk等人的研究发现,频繁追求新鲜感的个体,更容易对关系产生厌倦、疲惫,并增加不忠的概率。
朋友阿毛换对象的速度格外快,每段恋爱通常不超过3个月。
每次问他为什么又分了,他总是那句:“没意思了。”
诚然,和新人建立关系的初期确实令人兴奋,但这种快乐往往浮于表面。
当两个人对彼此的热情逐渐消退、进入平稳期时,习惯了高频刺激的阿毛,已经无法接受这种正常的情感发展节奏。
于是他只能不断地寻找新的关系,试图重新捕获最初的新鲜感。
可问题在于,换个伴侣并不能根治无聊感。
无论开始多少段新感情,阿毛依然很快地就感到乏味。甚至到了后来,进入新的恋爱也无法给他带来快乐了。
这种现象,在心理学中被称为“感情脱敏”(Emotional Desensitization),指的是个体在反复暴露于高强度的情感刺激后,会逐渐降低对其的敏感度,情绪反应变得越来越弱。
这并不是对大脑的奖励,而是一种上瘾行为,这会让我们失去对各种情绪的感知力,因此越来越难以感到快乐,陷入更深的空虚。
2、错误地高估新对象的匹配度。
心理学家Campbell等人发现,由于新鲜感的加持,人们很容易高估新伴侣和自己的匹配度,为对方套上理想型的滤镜,强行为对方“赋魅”。
还是拿文章开头的CC举例子。
她因为新同事有很多爱好,工作能力强,就坚定地认为他是一个聪明且有趣的人,在工作上永远不会犯错,一切流程都游刃有余。
后来,新同事因为工作犯了错被上司批评,他找CC诉苦。
得知对方犯了特别基础的错误的CC无法接受这个事实,这打破了她对新同事的完美滤镜,让CC觉得对方配不上自己。
因为新鲜感,我们会将内心的理想形象投射到对方身上,将对方塑造成了自己喜爱的模样,却忽略了对方真实的样子。
我们爱的只是自己想象中的完美,以至于无法容忍对方身上有任何一点瑕疵。
这种行为本身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偏差,不仅不尊重对方,也不尊重这段关系。
3、不断追逐新鲜感,可能损害身心健康。
心理学家Baumeister和Leary提出了“归属需求”。
该理论认为,每个人都有与他人建立稳定联系、被接受和关心的需求。
如果是为了追求新鲜感而不断分手、进入新的关系,会降低自己内心归属的稳定性荆叶优配,引发更深的困惑和不安。
神经科学也认为,大脑其实更偏好处理熟悉的情境和对象,频繁地体验新的关系和场景,反而会带来认知负荷,产生压力。
可以说,新鲜感虽然有趣,但对我们来说,不一定是最舒适的体验。
心理学家Campbell等人的研究还表明,过度寻求新鲜感的人,更容易出现焦虑、冲动、注意力分散等问题。
甚至有些人可能会为了追求新鲜感带来的刺激,参与高风险性行为,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。
长久保持热恋感的伴侣
都很会这样维持新鲜感
真正持久的新鲜感,是和旧人做不一样的事情,而不是和新人重复着相似的体验。
如果你觉得你的关系正在被“无聊”侵蚀,迫使着你向外探索更加新鲜的刺激。
建议你先停下来,试试下面这4个方法,重新唤起对伴侣的新鲜感。
1、对伴侣的内心世界保持好奇心。
让一段关系长期稳定的核心并不是新鲜感,而是好奇心。
因为有好奇心,才有探索欲,而探索本身,就是打消“无聊”,重现新鲜感的过程。
学者Ben-Ze’ev认为,好奇心分为两种:外在好奇心和内在好奇心。
外在好奇心能让我们关注对方身上新鲜有趣的特质,但常局限在表面,比如外貌、言谈举止、性格等。
而内在好奇心则是深挖事物本质的内在驱动力,如对方的内心世界、价值观与情感逻辑,Ben-Ze’ev认为它是亲密关系中更重要的部分。
不管你们相处时间有多久,建议不要绝对化地认为自己很了解对方。
你可以围绕日常的生活琐事、或过去的回忆提出几个开放式问题,与TA来一场深入的对话,比如:
你今天做了哪些有趣的事?
你对某件事有什么看法?
当时的你是怎么想的?
在不断的开放式问答中,你可能会捡起一些你从未了解过的关于TA的碎片:
“原来TA还会这样想?”
“TA居然有过这样的经历。”
这些新发现的碎片,会帮你拼出一个更完整、更真实的对方,新鲜感也随之复苏。
2、共同参与体验新鲜的事物。
心理学家Aron和其他学者通过研究发现,伴侣共同参与一些新奇的、略带挑战的活动,能够显著提升关系满意度和亲密感。
比如,如果你和伴侣通常习惯宅家,可以选一个周末一起去陌生的城市走走,或者去新开的商场逛逛、去尝试从未吃过的菜系……
如果你们经常外出,也可以选择一个周末留在家里,合作完成一道复杂的菜品、玩一款新的桌游或者学习某样新技能。
Aron认为,这类新奇又带有挑战的活动,能持续激活彼此的“自我扩张”动机,增加个体对自我成长的信念感。
而这种成长体验,又会促进多巴胺的分泌,强化彼此在亲密关系中的积极感受。
3、偶尔也给彼此一些单独的空间。
研究发现,适度的分离不仅能提升神秘感,还可增强彼此之间的吸引力。
其实,这是间歇性强化带来的结果。
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间歇性效应之所以能有效维系情感的新鲜度与吸引力,关键在于其不可预测性。
当奖赏以不可预测的方式出现时,大脑会释放更多的多巴胺,能够极大地激发人们追求奖励的动力。
这并不意味着你们总要刻意分开,而是可以有意地规划一些自我独立的时间,或者打造属于各自的独立空间。
在自我独立的时间里,你可以约上自己的朋友去逛街、看展、吃饭、健身、旅行……或者干脆享受自己的独处。
而在单独的空间内,你们可以各自占领书房、卧室、客厅、厕所,卸下自己在关系中的角色,各自做各自的事情,不去打扰对方。
这种适度的、不可预测的分离,会强化重逢时的亲密感,使之后的互动更具新鲜度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小别胜新婚”。
4、将获得新鲜感的对象转移到自己身上。
新鲜感不一定只能向外寻求,你也可以主动成为关系中新鲜的来源。
比如为两个人的小家布置新摆件,也可以去阅读、考证、发展新爱好,甚至还可以为自己换一个新发型,换一套不同风格的穿搭和妆容,让自己变得更“新鲜”。
当自己能给自己持续提供新鲜感,自然不会去苦苦寻觅关系中的额外心动,陷入追求新鲜感的内耗中。
我们总在热切地期盼一场轰轰烈烈的爱,然而再美好的爱情,也总有归于平淡的那天。
这种落差,会让我们生出比较之心,甚至怀疑自己的选择。
但事实上,当激情的潮水退去,才是真爱浮现的时刻。
它不在于持续的心动,而在于共同选择的坚守、平淡中的珍惜,以及一次又一次,愿意“重新爱上同一个人”的决心。
如果你和伴侣之间,正面临着新鲜感褪去后的倦怠,不妨再试一次:
不是换一个人,而是与眼前人一起创造新的风景,感受足够美好的幸福。
世界和我爱着你。
作者:sixer
编辑:老啊嘛、笛子
图源:图虫创意
参考文献(滑动查看)
[1]赖晓璐,刘学兰,黎莉(2018)亲密关系中的自我扩张.心理科学进展,2018,26(12): 2170-2179 doi: 10.3724/SP.J.1042.2018.02170.
[2]Frederick,S., & Loewenstein, G. (1999). \"Hedonic adaptation.\" In Well-being: The Foundations of Hedonic Psychology.
[3]Nash, K., & O’Connor, P. (2016). Initial evidence that individuals form new pre-traumatic stressors in response to traumatic events. Collabra: Psychology, 2(1), 2. https://doi.org/10.1525/collabra.28
[4]海淀心理康复医院.柯立芝效应:为什么新鲜感总是如此诱人?[EB/OL].,北京市海淀区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[accessed2025-05-03].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LWMpJCvoNRa1o_ZMUQAn9Q.
[5]. Rosemaryyy.相恋7年,到底该如何保持新鲜感[EB/OL].Rosemary旅行日记, [accessed2025-02-[06].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KCh17vdIcsjhXw8hSAbA-A.
爱,不只是一种感觉,更是一种决定、一种判断、一种承诺。
如果你也容易陷入关系倦怠,想要走出情感困局,建立稳定健康的亲密关系,不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。
在心理咨询中,咨询师会耐心倾听你的烦恼,用专业与共情接住你的情绪。在安全的空间里,咨询师会引导你打开新的视角,帮助你发现关系中存在的问题,助你打破关系倦怠,顺利度过情感瓶颈期,让感情不断升温!
为了鼓励更多人体验心理咨询,壹心理推出半价咨询优惠,原价400~1000元的心理咨询,首次下单低至200元/次。
点击下方海报,立即预约↓
红腾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